高雄市三發教育基金會

三發教育基金會

創業: Podcast 教我的事/Janet Lin|人物故事專欄

2022/08/13




#我想投注更多時間與心力在興趣上!可是,要怎麼把它變成正職呢…?


Podcast 是一種數位媒體,指一系列的音訊、影片、在線電臺或文字以列表形式經網際網路發佈,聽眾可下載或串流當中的檔案以欣賞。(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在自媒體蓬勃發展的今日, 上手門檻低的 Podcast 是熱門選項之一。本次人物故事專欄邀請到知名 Podcast 節目─「那些學校沒教的事」創辦人 Janet Lin 來和我們分享她的故事。


Janet Lin 林佑柔,中央大學資工系畢業,在美國取得碩士學位、踏入職場,並利用閒暇時間研究自媒體經營。2020年,帶著經營一年多的 Podcast 頻道「那些學校沒教的事」回到台灣,開始了創業之旅…


Q:請簡述您的學經歷。

A:我是土生土長的花蓮人,大學是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的話去了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唸娛樂科技,後來在舊金山工作了五年,2020年左右回台灣。


五年的工作主要是軟體開發,最開始在新創公司工作,有接觸一些行銷和社群軟體的部分,這段經歷也讓我開始認真探索自我,發現自己不想要一輩子當員工、想要嘗試更多可能,所以利用下班後的時間開始經營自媒體。創建節目的一年半後我都同時有在科技業工作,直到後來因為疫情重新思考生涯規劃,才決定回台灣創業。


Q:最初是什麼契機讓您開始經營 Podcast 呢?目前是全職 Podcaster 嗎?

A:目前是全職沒錯。

契機之一是前面說的在新創公司工作,那是我畢業後第一份正職,但因為公司體制還不是很完善,有很多需要自己摸索的部分,所以因緣際會接觸到有聲書及 Podcast 、也踏入自我成長這塊領域、覺得非常有收穫,不像以前碰到的大多是心靈雞湯類的書籍,而是真的對現實生活有幫助、許多成功人士或是公司都會特別讓員工進行相關培訓的自我成長課程。


另一個契機是,我覺得自己從小算是一個滿乖的學生,雖然稱不上特別聰明,就一路按部就班唸上來,學業上過得去、碩班也唸了個不錯的學校,但是出社會後碰到了一些問題,也看見高學歷、家世背景很好的朋友們在人際關係或情緒控管上,出現普遍印象中的「好學生」不會遇到的意外狀況,而不是大家以為的那麼幸福美滿,即使有名校光環、是別人眼中的勝利組,生活也還是有不順遂、比較黑暗醜陋的一面。


這些事情讓我發現說,有很多人生的迷惘或卡關,都是學校沒教的事。


因為以上種種,讓我感覺「自我成長」相關的訊息,其實很需要被傳播。剛好我自己也有興趣去學習,就以此為節目主軸、命名為「那些學校沒教的事」。






Q:本來就有想把 Podcast 轉成正職嗎?

A:一開始沒有說一定要怎麼樣。只是單純在接觸相關的網路資源後、覺得這是一件自己可以做的事。當然內心有想過,如果有一天能把自己喜歡、熱愛的東西變成工作的話當然很好,但是並沒有覺得我的 Podcast 有必要背負這樣的責任,所以也沒有辭掉本來的工作、一邊兼職一邊弄 Podcast 。直到疫情爆發後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涯規劃,最終決定趁著還有勇氣的時候回台灣創業。



可能是 1 人和顯示的文字是「 #正職、 業餘? 如果有一天能把自 己喜歡 熱愛的東 西變成工作的話當 然很好, ,但是並沒 有覺得我的Podcast 有必要背負這樣的 責任,所以剛起步 時也沒有辭掉本來 的工作。 2022 」的圖像



#那些你我都有的疑慮:「怎麼把興趣變成工作?」、「變成工作就不會快樂了?」


「工作將占據你大部分的人生,唯有做你真心相信這是份美好的工作,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而唯有做自己喜愛的事,才能愛自己的工作。如果你還沒找到你喜愛的事,請繼續尋找。」─ Steve Jobs


每個人都會擔憂養不活自己、也害怕熱情漸漸消逝…到底該不該放手一搏?



Q:在決定經營 Podcast 之前,內心有過掙扎或糾結嗎?家人或朋友是否支持您的決定呢?

A:內心的掙扎或糾結一定多多少少會有,通常等待它醞釀到一個臨界點後,我就會實際去執行自己的計劃了。在醞釀的過程中,會透過參與相關的活動、課程、請教前輩經驗等方法去確認自己是真心想要做這件事。


不管是業餘開發 Podcast 或是轉成正職之前,我其實都是先斬後奏,因為知道自己的個性是容易被影響的,但是又很想要去做這件事(就算別人說行不通,也要自己驗證過),所以只有轉正職前有跟家人提過。因為當初在業餘時期已經累積了不少流量,所以家人朋友等都還算支持、覺得可以試試看,雖然我回台灣之後,他們還是時常問我要不要去找工作 XD



Q:在創辦頻道的過程中,心理或現實上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呢?

A:最初時常會想「到底要不要做 Podcast ?」、「我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格嗎?」不過當時接觸到不少正能量的想法,所以就想著做就對了!頻道剛開始時大概三個月時,也完全不敢去看流量、數據等等,就只是每週固定錄音、上傳,當作沒有人在聽、僅注意頻道的穩定產出。


近期比較有感的困難點則又回到覺得自己不夠好這件事上,隨著知名度上升,我也開始訪問一些以前絕對不敢開口邀請的人物,卻也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會想說:「我真的夠格去訪問這些人嗎?」、「我會不會問出一些笨問題?」,這部分算是我的心魔,目前還在努力克服中。


現實方面,因為 Podcast 的技術門檻其實不算高、網路上也有許多資源可以學習。困難的是創業的部分,脫離單獨創作的性質、要把興趣變成可以養活自己的事業,必須探討很多額外的專業知識,也有許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得靠自己摸索,我又屬於控制慾比較強烈的人,創業的風險、不確定性很高,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Q:您是否有崇拜的偶像、或是影響您很深的人事物?可以和我們分享他們對您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嗎?

A:Rachel Hollis。我過去的採訪過程中也時常分享她的 Podcast 和書籍,高中畢業、白手起家的她,成功創立了一個目前營收可能有幾百萬美元的媒體公司,她在 Podcast 和書中都提過自己創業的經歷,看見她走過種種困難、闖蕩出今天的成就,總是有被賦予勇氣、「我也做得到!」的感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為那樣的人。


另一位是我第一份工作的老闆,在公司的那段時間給了我滿多探索的機會,因為是新創、發展上有很大的自由,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更多人脈,自己也在這些經驗中有很大的改變。



#如果你也想嘗試經營自媒體,聽聽過來人的說法…


不少人對經營個人品牌充滿興趣,卻不知如何下手,或是該注意哪些細節,漸漸地就把這樣的想法埋藏在心底而沒有實踐。但,真的這麼困難嗎? Janet 和我們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技巧:



Q:對於 Podcast 發展的現況有什麼看法、或是期許自己的頻道怎麼發展呢?

A:以 Podcast 市場而論其實滿看好的,現在有越來越多明星、藝人、 KOL 等都投入進這一塊,覺得會持續成長。對於自己頻道的期許則主要是規模化、提升品質,但是細節部分還在摸索,與更多元的講者訪談、異業合作都會嘗試看看,也可能會拓展其他專精於某個領域的節目等。



Q:對於想投入成為 Podcaster 的新血有沒有什麼建議?有什麼必須具備的條件嗎?

A:Podcast 比起 Youtube 等的門檻又更低了些,真的想做的話就做吧!思考一下自己有哪些專業、與眾不同的地方或是特別有熱情想介紹的主題,目前 Podcast 市場上還有不少空白,可以給自己一點時間規劃、體驗創作 Podcast 的過程(短期租借的錄音室非常方便!)、多參考自媒體經營相關的書籍和網頁等等。


我自己創業的過程中,會覺得軟實力比硬實力重要許多,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學習的心態,一定會接觸到以前沒碰過的事(行銷、攝影、營運管理等),都可以邊做邊學,不用堅持要拿到學位或是上過哪些課才能開始,而是要知道並堅持品牌的初衷、想宣達的價值觀,有這樣的信念與動力後,其他的慢慢學起來就好。



可能是 2 個人和顯示的文字是「 # 創業心態 不用堅持要拿到學位或是上過哪些課才能 開始, ,而是要知道並堅持品牌的初衷、 想 宣達的價值觀, 觀,有這樣的信念與動力後, 其他的慢慢學起來就好 2022 」的圖像



#請努力成為夢想中的自己!

「不用因為現在做了一件事,就覺得一輩子都得要這樣生活。」 Janet 溫柔地說。在急於尋找目標與設計理想人生的過程中,我們時常忽略了自己具有彈性與可塑造性,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況調整自我,所以不要心急,慢慢摸索真正想做的事情吧!



Q:有沒有什麼想鼓勵大學生們的話?

A:我很鼓勵大學生們踏出自己的同溫層和舒適圈,有意識地多去認識不一樣的人,特別是仰慕的對象(以後也想成為這樣的人!),去思考自己想要怎麼樣的未來,請教這些人們是如何達成現在的生活模式。透過接觸各式各樣的人,可以更了解不同的人生道路,也可以確認自己到底想走哪一條。


另外,完全可以允許自己與迷惘共處,雖然我當初也很急迫地想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但是現在回頭看發現,其實真的不用那麼著急,可以多去體驗生活、嘗試不同可能性,那些經驗都不會是沒有意義的。



採訪、文 / 王曼妮

圖 / 尖尖三



追蹤人各有痣 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