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三發教育基金會

三發教育基金會

活在你我之間的聲音演員

2016/12/04
活在你我之間
的聲音演員
December 4, 2016 作者/金永純 文編/林晏賢


進錄音室,戴上耳機、拿起稿子,無聲的動畫配上了話語便有了人味,有了生命。人各有痣此次採訪到的是配音員林協忠先生,要帶讀者們認識以聲音演繹戲劇能量、在幕後發光的配音行業。

「如果進配音圈可以把我的歡樂帶給大家的話,那該有多好?」

抱著單純的初衷,林協忠先生踏進配音界已二十餘年。你喜歡的烏龍派出所裡的熱血警察兩津堪吉、銀魂的隨性主角阿銀、火影忍者裡慵懶的奈良鹿丸,都是他的代表作。

我們偷偷希望透過這次專訪,能讓你在觀看動畫、戲劇作品時,用不一樣的耳朵聽配音員們說話。

對表演的熱愛

配音員,是必須「入世」的聲音演員。他們並非如既定印象裡的藝術家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以累積創作能量。配音員要將自己置放在人群之中,觀察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跟日常生活型態。

與配音行業的不解之緣,從起初便是寫在林大哥的生命經歷裡。小時候,他們的家住在台北動物園隔壁,每天晚上伴著他入眠的是窗外動物的叫聲。當時還是小學生的他為了到學校跟同學炫耀,便試著模仿起大象、獅子等各種動物的聲音。如是,他意外發現自己有揣摩聲音的天分,並擁有對聲音不一樣的敏感度。在爾後的成長過程中,他更漸漸領悟到對表演藝術的熱愛,出自一顆想帶給世界歡樂的本心。為了將理想實踐,他瞞著父親報考了國光藝校;在幕前的表演經驗也成為日後配音的養分。

林大哥不諱言地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演員是受長相限制的。你能得到的角色,可能永遠是壞人、丑角。這也是配音業吸引他的原因之一

——在幕後,靠著聲音的多變性,你可以成為任何樣子。

至於角色的戲劇能量要如何獲得?實則要靠配音員日常的累積。在學習表演後,林大哥養成了一個習慣:要去注意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他會去觀察老人、年輕人、小孩的說話方式,也利用閒暇時間看大量的電視節目。時事是與表演契合的;一個角色的口吻、語言使用等要盡量生活化與在地化,便能使觀眾覺得更貼近角色,與作品更有共鳴。

其實,配音的產出是很活的,並非受到稿子、角色嘴型的限制。以腳本為原型,配音員自身才是發想與創造的主體。舉凡在為日、韓劇配音時,因為這兩個語言有許多中文所沒有的敬語,常常會遇到必須自己發想對話,以填補那些空檔的時候。「總不能每句都拉長尾音塘塞過去吧!」林大哥開玩笑道。 與我們的交談之中,林大哥同樣展現了鮮明、流動的本質。

與我們分享各段人生故事時,他能夠以聲音精準地描繪出年長、外國人、焦慮、歡樂等形象,在各個角色與心境之間任意穿梭。

角色—觀者與配音員間的橋樑

於是我們問起林大哥:有沒有於你而言很重要的角色?

答案是,魯邦三世。當時的林大哥仍是配音圈的新人,與前輩相比,他的國語口條是不夠好的。那次之所以能夠得到主角的「戲份」,是因為當時的主管希望能為這位日本人物刷上台灣本土的色彩。考量到魯邦是個義賊,主管便希望能以台灣的民間義賊——廖添丁做為角色模板去嘗試。如是,便想到了在中文之餘,閩南語也十分流利的林大哥。從此次配音經驗中,林大哥發現國台語並用的詮釋方式是可行的,更成為他往後配音的重要特色之一。

「配音員不能離觀眾太近,也不能離觀眾太遠。」

力求對白的生活化,一直是林大哥為角色發聲的宗旨。既使動畫情節再誇張、時空背景再遙遠,靠著配音員們添上有溫度、屬於我們生活中的語言,觀眾要對角色產生認同與連結非常輕易。以一雙對世界溫柔的眼睛作為橋,林大哥更將一個個配過的角色視為自己的孩子。談及佔據他生涯好多年的兩津勘吉,他說:「仔細看會發現,(阿兩)真的人緣好好喔,動物也都好喜歡他,他也是一個非常單純真誠的人。」回歸情感的基底,他看的見搞笑刑警的善良與樸實,並回歸自身的生命經驗,將自己的一部分投射到兩津之上。

是以當他在為兩津發想台詞時,也十分在意戲劇效果的副作用。「閃啦閃啦!撞到不負責啦!」這句兩津的經典台詞,其實來自林大哥小時候每次騎車的時候內心的碎念。於是一看見兩津的橫衝直撞,林大哥直覺便是為角色加上這句詼諧的話。不過因為深怕這句台詞會真的影響現實生活中觀眾作為駕駛的態度,當時考慮了很久,才決定要讓兩津說這句話。

學戲劇除了要觀察、蒐集生活裡的對話,具備實驗的精神也是創造力的來源。有一次,林大哥配到一集銀魂,裡頭所有的角色整集都在上廁所。配的當下,眾配音員心裡想著這個動畫也太奇怪,硬著頭皮模擬日常生活在上廁所時可能發出的「咦!啊!喔!」等聲音。結果當天回到家以後,林大哥便開始思考:「有沒有別種玩的方式呢?」如廁的時候,不忘試試看配上各種狀聲詞;把好的效果記錄起來,下次就可以產出更豐富的表演了。

林大哥說配音員就像「中藥店老闆」,要配一個角色時就從自己戲劇力的庫存裡這裡抓一帖、那裡抓一帖,為每個角色調配出獨一無二的處方。這樣的比喻最為適切了。

聲產力文創的期許

談及台灣的配音圈,其實大環境是不友善的。一部數十個角色的動畫,幕後配音員可能只有六、七位。台灣的市場很小,薪水也沒有隨著配音員的辛苦程度成長。此外,配音更是個會耗損聲帶的工作。久了之後,大家對配音的熱忱漸漸消弭,甚至變得認為可以少講些台詞的話很幸運。

懷著要改善大環境的抱負,林大哥成立了《聲產力文創》。

《聲產力》團隊的內部成員皆是配音員。他們除了是一個熟悉彼此聲音,配音默契極佳的團隊,更以「推廣聲音」作為己任。

正如林大哥所說,每個人的聲線都不一樣,不需要顧慮自己的聲音好不好聽;每個人都有適合發展的角色。「聲音表情訓練班」的開課,便是為了讓一般大眾有機會挖掘聲音的潛力,培養其中所蘊含的戲劇能量。有的學生是演員,來上課是為了訓練口條;也有軍隊裡的士官長,為了與下屬拉近感情,想來學習卡通人物的聲音表情。藉由教導學生以聲音展現自我,林大哥看見了每個人的異質性,並也將此化為自身的學習經驗,使表演擁有更多元豐富的養分。

成為一個配音員,你需要…

把心打開來。

對語言的掌握度雖是配音員的必備工具,在口條清晰之外,更為核心的是帶給觀眾「有感的詮釋」。作為一個聲音演員,並非與世界平行抑或相對,而是以同理心去觀看並理解世界。如是,也才能懂戲。

談起配音,不僅是一種專業態度的展現;林協忠先生是以生命去書寫。他對生活的豁達與誠實,完整體現在他詮釋的角色的鮮明與活潑。

如果能用心對待每個在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應該就是擁有當配音員的潛力了吧。

對於想要成為底片沖印員的你,協忠的建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