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賣給客人的,是「希望」與「快樂」】/ 大榮旅行社日本導遊 陳蘭廷
「旅遊業賣給客人的,是『希望』與『快樂』。」—日本導遊 陳蘭廷

導遊不只是帶領旅客遊覽風景,更是文化與體驗的橋樑。他們憑藉專業知識與流暢的語言能力,讓每趟旅程成為難忘的回憶。從行程規劃、即時應變,到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每個環節都考驗著導遊的綜合能力。
這次的【巡航LIVE】職人訪談,我們邀請了資深導遊陳蘭廷,請他分享自己的職涯經驗、導遊必備的核心技能,以及這個行業的未來挑戰。
🪐|成為導遊的契機|
在科技尚未普及的時代,日本有一種稱為「地接社*」的制度,專門接待海外旅客並提供導覽服務。蘭廷先生多年以前曾在日本的地接社打工,看見前輩們身穿西裝、領帶飄揚,專業而自信地解說,讓他對這份工作產生憧憬,也開啟了他的導遊生涯。
蘭廷先生認為,旅遊業賣給客人的,是「希望」與「快樂」。醫生每天面對的是生老病死,而導遊看到最多的則是旅客的笑容。
*註:地接社/是指專門負責接待外地或外國旅客的旅行社,通常提供當地的旅遊安排、導覽、交通、住宿等服務。它主要與境外或異地的旅行社合作,負責落地後的旅遊接待。
🪐|導遊的核心技能:硬實力&軟實力|
- 硬實力:語言能力
導遊的語言能力不僅是基本門檻,更是影響旅遊體驗的重要因素。能夠流暢地與旅客溝通,確保資訊傳遞清晰,能讓旅客獲得更深入的文化體驗。
除了標準的對話能力,導遊還需要具備講解歷史文化,運用幽默拉近與旅客距離的能力。有時並非所有旅客都對歷史文化感興趣,有些人更關心購物資訊、當地特產、自然生態或是美食推薦。因此,導遊必須靈活應對,根據旅客的需求調整解說內容。例如,帶團至熱門購物景點時,能夠介紹當地有哪些值得購買的商品或免稅店優惠等。
- 軟實力:應變能力
旅遊過程中變數極多,導遊需要隨時應對突發狀況,例如航班延誤導致行程變更、旅客突發身體不適、天氣影響戶外活動安排、甚至證件遺失等意外事件。優秀的導遊不僅要能夠冷靜分析問題,還需要迅速找到解決方案讓後續活動順利進行下去。

🪐|印象深刻的帶團經驗|
蘭廷先生分享曾經有位大學生團員因沒注意來車,衝出馬路後發生車禍,導致顱內出血。情況緊急,醫院要求簽署手術同意書,否則可能無法救回旅客性命。他當時選擇簽下同意書,最後雖成功挽回旅客的生命,卻在回台後面臨法律問題。
還有一次帶團經驗是一位因車禍導致半身不遂的團員前往北海道賞雪。由於行動不便的關係,蘭廷先生經常需要協助團員上下輪椅。旅程結束時,這位團員向他致謝時表示:或許以後因為身體的緣故再也沒有機會看雪了,而這次旅行讓他實現了人生的夢想。
🪐|漫遊MBTI宇宙|
蘭廷先生的 MBTI 是指揮官型(ENTJ)。指揮官型人格重視細節與效率,而導遊的工作也正需要這樣的特質。例如飯店設備、餐飲選擇、行程安排,都必須縝密規劃,需要足夠細心地去注意到一切細節(像是廁所位置,或是飯店設施都需要清楚了解)。此外,旅行團內,導遊是核心角色,必須掌握全局,確保一切順利進行。
🪐|踏入行業的小建議|
對於想成為導遊的年輕人,蘭廷先生提供了幾點建議:
1.具備好脾氣與高 EQ
導遊面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個性各異的旅客,難免會遇到情緒激動或不講理的人。如何保持冷靜、耐心溝通,是一門重要的課題。即使對方態度強硬,導遊仍需以禮相待,提供必要資訊,讓旅客理解並遵守相關規定。高 EQ 不僅有助於解決問題,也能維持旅遊團的和諧氛圍。
2.克服害羞,培養口才
導遊的工作涉及大量人際互動和頻繁說話,若本身害羞或內向,可能會在帶團時感到壓力。良好的口才不僅能讓導覽生動有趣,還能提升旅客的參與感與滿意度。
3.靈活發展,開啟斜槓人生
隨著科技進步與自助旅行的普及,傳統導遊的需求相對減少,因此,導遊應該思考如何拓展職涯,讓自己擁有更多可能性,為未來發展創造更多機會。在薪資與生活成本不一定穩定的情況下,透過斜槓方式增加收入,才能讓這份熱愛旅遊的工作更長久地發展下去。

最後,特別感謝陳蘭廷先生接受這次訪談。透過他的分享,我們看見了導遊工作的專業與挑戰,也發現即使這個行業逐漸沒落,只要有熱忱、願意學習和適應變化,還是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有關更多陳蘭廷先生的動態訪談內容,請看 【巡航LIVE】職人訪談:日本導遊 陳蘭廷
訪談/王育禎、陳愛玲、張瑋宸
圖/劉家菱
文/陳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