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點亮生活,創造無限可能】/ 室內設計師 王紹銘
「保持對每件事的好奇,這樣才能開闊眼界,發現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王紹銘 設計師

室內設計是一門融合美學與功能的專業,涉及居家、商業、公共空間等多樣化領域。透過對材質、燈光、色彩與佈局的精準掌控,設計師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空間體驗。無論是打造溫馨的家、充滿活力的辦公室,還是充滿氛圍感的咖啡廳,室內設計師始終扮演著空間「魔術師」的角色。
今天「迷航者」團隊要帶大家認識「仄空間制作」的負責人——室內設計師王紹銘。他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專注於提升空間的品質與使用者的體驗,讓每一個設計都能展現其獨特的價值與故事。
🪐|成為設計師的契機|
紹銘的設計之路,其實從學校時代就開始鋪陳了。他大學時選讀空間設計科系,畢業後參與了學校老師帶領的社區營造專案,透過一次次的實作,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與作品,同時也開始準備研究所考試。
雖然後來研究所未能如願錄取,但紹銘並未因此氣餒。他冷靜分析現況,認為臺北的資源與機會相對豐富,便毅然決然從台南北上,踏上了一條新的職涯旅程。起初他在展場設計領域工作,磨練了半年多的時間。然而因展場設計較偏向表面呈現,缺乏深度的空間規劃,這讓他萌生了更專注於室內設計的想法,也讓他的職涯方向更加明確。
就這樣,紹銘憑藉對設計的熱情與執著,一步步扎根於室內設計的世界,為今日的「仄空間製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職人的酸甜苦辣|
作為一名室內設計師,紹銘的工作始終忙碌而充實。他經常需要同時處理多個案子,每個案子的進度各不相同,日常工作通常從早上的工地巡視開始,他會與現場進行細節討論,確保每一步都按計畫順利推進;下午則回到公司,專注於繪圖和報價的工作。緊湊而有條理的安排,構成了他忙碌的日常。
紹銘認為身為一名室內設計師,真正的挑戰不在於體力上的辛苦,而是來自於「人」的層面。如何與業主、工班以及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往往才是工作中的關鍵難題,各方不同的需求和期望交織在一起,不僅需要專業能力,更考驗溝通與協調的智慧。
談到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時如何調整心態,紹銘分享了一個他長期以來的習慣:「當壓力達到極點時,我會選擇放空自己。」這份工作讓他的腦袋幾乎時時刻刻都在運轉,思考設計、解決問題。適時地讓自己抽離,無論是短暫的放空還是外出旅遊散心,都是釋放壓力的好方法,也能幫助他重新找回平衡和靈感。
設計帶來的滿足感,不僅源於努力付出的過程,更來自於那一刻——當看到成果完整呈現在眼前時的欣喜。不過即使完成了上百個案子,紹銘仍能清晰地感受到每個作品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每次完工後,都會覺得有些小小的遺憾,而這些遺憾正是提醒我還有進步的空間。」正是這種對自我精進的渴望,推動著他不斷挑戰自己,將遺憾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設計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學習之路,他始終以滿腔的熱忱走在這條路上,期待用更好的作品回饋客戶,也回饋自己對設計的熱愛。
🪐|技能與專業|
在技能與專業方面,紹銘認為專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包括繪圖技術和累積工地經驗,這些是開展工作的根本。然而他更加重視的是設計師內在的好奇心與上進心,在他看來,時代瞬息萬變,每個階段流行的風格與需求都不盡相同,只有保持對新事物的開放態度,主動學習並了解不同的設計趨勢,才能在這條路上持續進步與突破。
設計師需要將好奇心化為動力,無論是發掘新的材料、嘗試不同的風格,還是從其他領域汲取靈感,這些都能幫助他在每一個作品中創造更多可能性。上進心則是一股推動他精益求精的力量,讓他始終保持對工作的熱情與專注,不斷追求更高的專業水準。
成為一名優秀的室內設計師,並不僅僅在於擁有紮實的技能,而是願意以開放的心態去擁抱時代的變化,持續學習,讓每個階段的設計都能與時俱進,並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漫遊MBTI宇宙|
對於自己的性格類型,紹銘透露自己是「建築師型」的INTJ,這個類型的人以理性與計畫性著稱,擅長長期規劃與細節掌控,非常適合需要精確與創造力並重的室內設計工作。
INTJ 的特質並不僅限於理性與規劃,紹銘在創意上也展現了他的獨到之處,將理性思維與感性表達完美結合,讓他的作品既實用又充滿美感。
🪐|踏入行業的小建議|
對於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人,紹銘的建議是,需要擁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保持對每件事的好奇,這樣才能開闊眼界,發現更多的機會與可能性;而求知慾代表著你需要深入了解每個設計元素與過程,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設計中,
*有關 仄空間制作-粉絲專頁
最後,特別感謝王紹銘先生於2024年末接受本團隊的採訪,透過這次的職人訪談,我們不僅了解了室內設計這個行業背後的辛勞與挑戰,也感受到他對設計的熱忱與堅持。他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成功的背後並沒有捷徑,唯有不斷學習、精進與擁抱變化,才能在這條創意之路上發光發熱。
有關更多王紹銘先生的動態訪談內容,請看 【巡航LIVE】職人訪談:室內設計師 王紹銘
期待更多職人,帶著他們的專業與故事,為我們揭開不同職業領域的精彩面貌嗎?
那千萬不要錯過下回的職人專欄!
訪談/王育禎、陳愛玲
文/王育禎
圖/劉家菱